幸福古村,舊名趙橋,村民大多數為趙、龔、熊、李、陳、黃等姓,趙姓居多。走進幸福古村,仿佛置身于一片石頭森林,彎彎曲曲的村中小路由石板鋪成,平整美觀,走起來很是舒適。道路兩邊除石碾、石磙,最常見的就是一處處石頭壘砌的田坎、地坎、院墻……村民的房屋現存的大多為四合院結構,建于清末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房屋原貌保存完好。由于地處山區(qū),村里的房屋大多依山而建,遠遠望去,高低錯落,與周圍的山坡融為一體,頗有幾分世外桃源的感覺。據八十多歲的龔紹成老人說,從前山路難走,建筑材料難以運進山,于是,當地人就地取材,開采出形狀規(guī)則、便于利用又堅硬的石頭壘砌房屋、地坎、田坎、引水溝渠等,久而久之,石頭房子、石板路、石梯、石??病⑹瘲l引水渠,石條堰等,成為幸福古村一道特別的風景線。這些石頭紋理獨特而細膩,組合在一起,獨具特色。據考證,這些石塊為夾關組巖石,同位素年齡距今有一億三千五百萬年。
在龔大爺的帶領下,我們走進了熊家院子。龔大爺告訴我們,為了對古老的石頭房進行保護,也為了帶領村民致富,政府進行統一規(guī)劃和開發(fā)。如今,幸福古村的石頭房子從“養(yǎng)在深山人未識”,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,成為城市人體驗鄉(xiāng)村生活的好去處。
石頭是這里最特別的元素,村民們對石頭有著特殊的感情,除了造型獨特的石墻壁、石階沿、石柱頭、石倉庫、院壩鋪面石板、石??餐?,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屋檐下擺放像石水缸、磨刀石、洗板石、石砂盔子等石頭擺件,將小院點綴得樸素而別致。為了滿足現代人的居住需要,經過改造的院子,雖然從外觀看是“土氣”十足的石頭墻,屋內卻是各色家電一應俱全,既有古鄉(xiāng)村味道,生活起來又十分便利。主人熊大爺兩口子平時就住在院子里,有客人的時候,他們負責打掃院子的衛(wèi)生,順便還幫客人介紹一下村里好耍的地方?!艾F在來幸福古村的人多了,周末住房和吃飯都需要提前預定,全村人的生活條件都好多了!”提起改造后的自家院子,老兩口滿心歡喜。
除了住宿餐飲,幸福古村還打造了其他特色旅游項目,每年春天有賞花節(jié),夏天有脆紅李采摘節(jié)等節(jié)日,游客可以親自動手體驗鄉(xiāng)趣。從熊大爺家出來,一個名為“知青點”的院子出現在眼前。小院不大,正房三間,一頭轉角和三間廂房,一進院門,我的目光就被擺放在院內的石磨、奇石、涼亭和懸掛于墻上的各色飾物吸引住了。這些擺件和食物顏色有紅有藍,神奇各異,十分精致,還原了當年的知青住處。
漫步在村子里,鷹嘴巖、牛角寨、甑篦頂等奇山異石盡收眼前;沿著石板、石條砌就的古道前行,“龍?zhí)ь^”,“蛤蟆”等石文化散落兩旁,尤其是“龍?zhí)ь^”,酷似在石頭群中探出的龍頭,龍嘴、龍眼、龍須惟妙惟肖。歷經四百多年風雨侵蝕,長滿青苔和藤蔓的石拱橋——趙橋依然完好!單孔拱橋連接著茶馬古道,承載著下至丹棱、眉山,上達順龍、名山、雅安的過往人們。如今,已成為幸福古村的標志之一。駐足橋頭,倚欄小憩,身心早已完全放松下來。